<正>时间是历史的雕塑家,镌刻着奋斗的年轮,勾勒出变迁的轨迹。在辞旧迎新的时刻,我谨代表《工程机械》杂志向长期以来关注和支持科技期刊发展、行业进步的各界朋友,向奋战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各条战线的同仁,向广大作者、读者致以亲切的节日问候,并送上最美好的新年祝福!回望2022年,有累累硕果,有百感交集,有刻骨铭心,这一年殊为不易,也极不寻常。
以某型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搅拌站内作业时的工况,并将现有成熟的技术,如图像识别技术、5G视频传输技术应用到搅拌车上。利用摄像头识别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进料斗和搅拌站卸料斗是否对准,通过视频传输技术将视频传输到驾驶室内,供司机查看,并通过语音播报的方式,指导司机倒车,从而有效提高司机的一次性倒车对准率,为特定场景(混凝土搅拌站内)的搅拌车无人驾驶技术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装载机铲掘难度评估是装载机自主铲掘作业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依托层次分析法(AHP),利用装载机铲掘过程中行走电机的力矩、工作装置液压缸的压力、RTK位置和电池信息构建铲掘难度评估体系,并设计出合理的各指标权重。以细砂、原生土、石灰石等3种轮式装载机自主铲掘作业对象的铲掘数据为例,对评估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的装载机铲掘难度评估体系可以准确地区分3种物料的铲掘难易程度,可用于自主铲掘策略的制定。
柳工最新研发的CLG886H静液压大型轮式装载机,采用静液压传动技术,配备专用外特性曲线的电控发动机,智能温控电比例变量液压驱动风扇系统,2挡模式的变速器,重载湿式制动驱动桥,智能功率分配及减速制动踏板,以及可实现复合动作的定变量液压系统等先进设备和技术,配合电比例指尖操作,整机可操控性和舒适性大幅度提升。结合整机的定速巡航、发动机定转速模式等功能,可快速扩展整机应用场景。介绍CLG886H静液压大型轮式装载机的主要技术参数、结构组成及功能性能特点。
针对某型轮式装载机后车架上铰接板断裂的问题,分析故障件的整机工况和受力情况,应用ANS YS Workbench软件结合制造工艺对后车架结构进行系统性分析。在基本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对后车架铰接板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改进后原断裂位置的最大应力得到显著降低。持续跟踪两年时间,该装载机后车架铰接板再未出现断裂故障,大大提高了装载机的整体可靠性。
螺旋分料系统是摊铺机重要的组成部分,摊铺机在道路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摊铺物料和摊铺厚度情况,对螺旋分料系统进行高度调节,以满足工况要求。传统的摊铺机螺旋分料系统通过螺栓固定在主机后板上,调节螺旋分料系统时需要拆卸螺栓,然后由人工利用工具上下调节螺旋分料系统的高度,以满足工况要求,耗时耗力。提出一种具有整体升降功能的新型摊铺机螺旋分料系统,该新型螺旋分料系统主要包括液压提升装置、分料器、前挡板、升降板、横梁螺旋轴及螺旋叶片等,通过液压缸装置的中间主液压缸实现上下升降,左右液压缸主要起到整体支撑和平衡作用。该新型螺旋分料系统可以实现整体的无级自动升降,可为更合理地设计智能化摊铺机提供参考。
为缩短工程机械控制器可靠性试验的测试时间,快速发现产品的失效率和失效模式,提出基于卡方分布的可靠性加速试验设计方法。该方法应用卡方分布计算累计测试时长,采用阿伦尼斯方程计算加速因子,应用恒定温度应力进行加速试验,快速计算得出控制器可靠性加速试验方案,达到了经济高效进行工程机械控制器可靠性试验的目的。
当前,大气污染形势严峻,柴油车排放法规日益严格,为应对严苛的排放法规,工程上普遍采用增加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的方式减少碳烟微粒的排放。DPF是控制柴油车颗粒物排放污染的有效手段,但其热再生时产生的排气温度较高,给周围环境带来安全隐患。叉车作为仓储搬运机械,其工作场所包含仓库等易燃易爆场所,排气温度过高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基于文丘里效应,通过理论分析,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仿真软件Fluent,对一种降低DPF再生时排气温度的排气降温装置进行研究。
以钢桥装备的一种新型单双耳接头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仿真和试验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其开展疲劳性能研究。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接头模型,进行静力分析和疲劳分析;基于单双耳接头疲劳试验,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标,验证有限元模型建立的正确性;分析不同载荷下的接头疲劳性能,构建荷载-寿命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单耳板根部是应力集中区域,同时也是裂纹萌生及扩展的高发区域,应予以重点监测和关注。
以GZL600型共振破碎机振动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破碎机用振动系统的频率和振幅的计算方法,并将计算结果与实体样机检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振动系统设计计算方法的误差,为共振破碎机振动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根据柴油机反馈转速,采用液压系统作为过渡,计算获得的振动箱频率与实体样机空载振动检测结果相比误差较小;将共振破碎机振动系统简化成两自由度振动系统,虽以此方法计算的振动系统振幅相对实际情况偏小,但误差较小;计算结果也表明随着频率增加,共振破碎机振动系统振幅缓慢减小。
车姿调节装置可实现车辆高低、侧倾、俯仰等姿态的调节,姿态调节的核心是对油气弹簧特性的可靠控制。为实现油气弹簧的高可靠控制,首先基于工作机理建立系统各组件数学模型,通过联立各组件模型消去中间变量获得车姿调节整体工作机理模型,针对系统实际复杂多变环境设计一种适应性较强的模糊PID控制器,进而搭建基于油气弹簧的车姿调节控制系统仿真模型,进行环境温度、油液污染影响下车身高度上调和下调特性仿真。仿真结果:模糊PID控制下车体高度可实现311mm设计行程的调节,调节过程无超调且能在20s内稳定于要求高度。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模糊PID控制器能有效克服环境影响,实现油气弹簧特性的可靠控制并最终实现车辆姿态的较好调节。
对比分析插电驱动、混合动力驱动及蓄电池驱动等3种新能源驱动技术在旋挖钻机上应用的特点,指出蓄电池动力驱动具有噪声低、零排放、使用便捷性等优点,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且中小吨位旋挖钻机比较适用蓄电池驱动技术。以XR150型旋挖钻机为例,介绍采用蓄电池驱动方案下,蓄电池容量的确定方法,同时设计电驱动工况下的液压系统方案,并对方案的节能效果和成本做出估算。
影响路面质量的指标有摊铺厚度、平整度及密实度等,其中平整度是评价路面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摊铺机自动找平系统可克服基层路面波动起伏干扰,通过检测装置反馈的信息,实时在线调整找平液压缸并补偿牵引点高度变化,从而改善路面的平整度,摊铺出具有一定平整度和密实度的沥青路面。通过对摊铺机熨平装置工作原理、熨平板衰减能力、熨平装置力学分析、摊铺厚度自动找平、路面摊铺基层构造及自动找平系统检测方式等进行分析,得出对熨平板自动找平特性起决定作用的的结构参数,为摊铺机的生产、制造及使用提供理论参考。
以某应急排水抢险车为研究对象,结合垂直最深排水作业和倾斜最远排水作业两种典型作业工况,完成对应急排水抢险车回转支承的选型设计。最终通过计算验证回转支承选型设计的正确性,为应急排水抢险车回转支承的选型设计及计算提供理论参考。
针对阀控非对称液压缸电液位置伺服系统中存在的参数摄动和外干扰等问题,进行一种滑模控制算法研究。首先推导出阀控非对称液压缸的数学模型,然后针对普通滑模控制器产生的抖振造成的系统不稳定情况,使用饱和函数sat(s)替换符号函数sgn(s),对抖振进行抑制,使系统更加稳定,最后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所设计的滑模控制器进行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滑模控制策略能够获得较好的曲线跟踪精度。
大型铁路除雪设备是保障冬季铁路安全运营的重要基础设施,然而我国较国外专业化、产业化的生产模式和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通过系统梳理国外大型铁路除雪设备的发展历史和主要类型,着重介绍先进设备发展趋势、结构特点和除雪效率,分析国内大型铁路除雪设备的发展现状和技术特点,进而提出我国引进-吸收-再创新的发展模式和专业化、智能化和多功能化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为我国大型铁路除雪装备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以三爪卡盘生产线为研究对象,以Flexsim和Matlab为分析平台,建立生产线模型,识别生产线上的无效工作,应用生产节拍理论对生产线进行优化,提高生产线上各个工序的效率。按需求在Flexsim和Matlab下对盘体生产线进行仿真,根据需求产品的数量和种类,仿真出不同数量和种类的组合情况,得到各个零件在各个机器加工时间段的情况,并将生产排序和仿真结果进行对比,优化生产完工时间和加工等待时间,得到理想的生产组合顺序。
首先介绍目前摊铺机在摊铺过程中遇到的亟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一种自组织摊铺的控制原理及方法。详细介绍自组织摊铺技术中熨平板自动精准伸缩,摊铺厚度精准控制的液压控制原理以及自组织模糊控制系统的实施过程。自组织摊铺技术有利于实现工程机械设备智能控制和一体化施工。
简述国内外剪叉车的功能安全要求现状,以ISO 13849为基础,针对剪叉车控制系统进行安全相关功能的识别,分析功能安全需求,确认各控制系统的功能安全等级,并以行走系统为例,进行系统框图设计、诊断覆盖率的实现设计和MTTFD的简单估算,以及最终能达到的安全性能等级,为国内产品通过ISO 13849认证提供路线和框架。
针对目前沙漠治理中,梭梭树依靠人力种植,效率低的现状,在国内外现有种植机械的基础上,设计出一款全自动梭梭树种植一体机。该植树车具有挖坑、栽植、覆土、浇水及土壤湿度检测等功能,并且能够控制栽植间距,采用太阳能与电池结合的供电方式,节能环保。对植树车样机进行工作场景模拟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植树车原理可行,能够满足沙漠大规模自动种植梭梭树的需求。
期刊名称:工程机械
英文名称: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创刊时间:1964年 主管及主办单位:
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版周期:月刊,每月10日出版 电话:022-26899851 投稿邮箱:cme@cm518.com 国内刊号:CN 12-1328/TH
国际刊号:ISSN 1000-1212
第二、三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
全国首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期刊
EBSCO 数据库收录